CBA 常规赛 MVP 揭晓,王哲林力压郭艾伦引发争议

2024-10-01 09:41:31

CBA 常规赛 MVP 揭晓,王哲林力压郭艾伦引发争议

CBA 常规赛 MVP 揭晓,王哲林力压郭艾伦引发争议

3月15日下午,第19届常规赛五大奖项媒体投票结果最终通过公众投票揭晓。其中,来自福建晋江文旅的王哲林以353分的总得分击败辽宁本钢的郭艾伦(329分),获得本赛季常规赛MVP。这一结果立即引发了广泛争议:为何众多媒体心目中的头号球员郭艾伦会无缘MVP?多达18家媒体没有将郭艾伦列入前三名候选人?

在很多人眼中,他的球队排名联盟第二,而他场均贡献23.2分(本土球员中排名第二)、5.8次助攻(本土球员中排名第一)、1.9次抢断(本土球员中排名第一) 。第二)个人技术日益提高的郭艾伦是最有资格获得MVP的球员。但最终,通过统计投票,球队排名联盟第七、场均贡献24.6分(本土球员第一)和13.7个篮板(本土球员第一)的王哲林更加出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在详细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之前,球迷和媒体无需对围绕CBA常规赛MVP评选的争议反应过度。相反,鉴于多年来常规赛MVP始终无用武之地,而且评选过程缺乏激烈的竞争,结果公布后媒体却视而不见。一度,球员们当选后并没有认真对待,甚至私下互相开玩笑。毕竟,MVP获得者的一万元奖金还不足以请全队吃饭。因此,即使今天存在争议,我们也能适当洞察其中的积极趋势。

总而言之,过去毫无用处的常规赛MVP,如今却能引起广泛争议。各个组别的粉丝都在为这个奖项而奋斗。静下心来想一想,也不是什么坏事。这只能说明,如今的CBA关注度正在逐渐升温,顶尖球员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多,他们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同时,对于尚处于职业化初级阶段、各方面制度尚未完善的CBA联赛来说,争议甚至批评也有助于督促其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

因此,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本次CBA常规赛MVP评选引发的争议可以说是利大于弊。即使退一步来说,自从1995-96赛季设立常规赛MVP奖项以来,很多MVP的评选结果其实都被人诟病。有的年份,在投票结果公布之前,他们就成了笑柄。只是当时CBA的影响力确实有限,所谓的嘲讽和抱怨也仅仅局限于少数群体。大多数粉丝并不关心评选结果,甚至会对当选的候选人嗤之以鼻。

对比过去和现在,CBA的MVP评选其实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即使与拥有70多年历史的NBA相比,也并不寒酸。要知道,NBA常规赛MVP的评选曾出现过重大争议,评选规则也曾三变。其中,在1980-81赛季开始之前,当时已有35岁历史的NBA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从发展的角度来看,24岁的CBA如今饱受争议,也并非不可原谅。更重要的是,为了平息争议,CBA对MVP评选规则进行了三项重大修改。多年来,CBA努力完善规则的初衷值得肯定。总之,等敌意逐渐消退之后,我们不妨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下王哲林的能力为何超越郭艾伦,当选MVP。

郭艾伦无缘MVP两大争议

众所周知,MVP是从国外职业体育引进的产品,它的全称是“Most”,意思是最有价值的球员。什么是“最有价值”?以NBA为例,MVP必须是个人技术突出、个人数据出色、球队表现在联盟中顶尖的超级巨星。也就是说,NBA的MVP评选惯例主要是根据球星的个人能力和球队表现综合考虑,但并没有特别细化的规则。因此,这就决定了MVP的评选结果往往会引起争议,无论是NBA还是CBA也不例外。

具体到本次CBA常规赛MVP评选结果,围绕郭艾伦的第二名存在着两种争议的声音。首先是王哲林的球队仅排名联赛第七,球队成绩太差,无法与球队成绩排名第二的郭艾伦竞争。持这种观点的球迷很可能是那些看NBA多看CBA少的人,因为NBA MVP评选候选人大多时候都默认自己球队的成绩排名东西部前三。换句话说李元伟时代cba联赛,性能是一条红线。不符合标准者,自动取消参赛资格。在这条红线面前,即便是2005-06赛季场均35.4分、单场砍下81分的科比也不例外。

但问题是,从2014-15赛季开始,CBA的MVP评选规则发生了变化。在球队成绩方面的设定比较宽泛,只规定只需要进入季后赛即可。具体到本赛季,由于CBA历史上首次将季后赛席位增加到12个,因此本赛季CBA的排序手册中MVP候选人的球队表现规则为:球队常规赛前12名季节 只要得到名字。明白这一点后,成就论者就可以休息了。也就是说,只要球队能跻身前12名,剩下的比赛就全看个人的综合实力了。王哲林所在的福建晋江文旅本赛季常规赛排名第七,因此他完全有资格与郭艾伦同台竞技。

第二个有争议的声音更加具体。王哲林是得分王、篮板王,郭艾伦是助攻王,得分和抢断均排名第二。两项数据相差无几,谁当选都可以接受,但令人无法接受的是,为何多达18家媒体没有将郭艾伦列为前三名候选人?

根据本赛季CBA MVP评选规则,CBA在全国范围内邀请媒体投票。获得投票权的主要是新闻主管、各俱乐部推荐的当地媒体代表以及长期坚持CBA联赛报道并有较大影响力的其他人。媒体代表。每个媒体都有一张选票,选票上有三个位置。第一名候选人得 5 分,第二名候选人得 3 分,第三名候选人得 1 分。

投票现场,共有113张有效选票,但郭艾伦只获得了41张第一名选票,总票数“只有”95张。也就是说,18家媒体并未将郭艾伦列入投票名单。本赛季MVP评选的前三名候选人。鉴于辽宁男篮本赛季排名联盟第二,郭艾伦不仅在各项个人数据上创下了职业生涯新高,而且在技术短板和领导气质上也有了明显的改变。然而他就是这样一位不断挑战自我的本土一号后卫。为什么连票数前三都进不了,这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不少辽宁当地球迷因此质疑媒体投票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甚至有球迷认为,一些与辽篮有私人恩怨的当地媒体是在“报复”。考虑到选票上没有公开选民姓名,这种猜测只能停留在猜测层面。

没有证据证明媒体投票是否足够客观,但需要指出的是,16家媒体也没有将最终MVP获得者王哲林列入前三名候选人之内,即使他排名第一。常规赛1. 1、“中国篮球老大哥”易建联未被23家媒体纳入投票。毕竟,除了这三位巨星之外,另外两位新生代球星阿不都沙拉木和胡金秋也都是篮球运动员。球队的表现和个人数据都非常亮眼,他们分流一些选票也很正常。

当然,郭艾伦在这次评选中落败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争议,除了辽宁男篮的大批球迷和郭艾伦本人之外,也是因为支持郭艾伦的舆论没有翻译出来。变成真实的选票。所谓“雷声大雨小”。 ”,情况大概就是这样。回顾常规赛最后阶段,不少媒体确实公开声称郭艾伦是MVP的热门人选。各种媒体的报道充满了鼓励和支持。相比之下,媒体对王哲林的支持确实不是很大。但不幸的是,这些舆论活动未能转化为实际的选票分数。这种盲目的热情反而最终导致了支持郭艾伦的球迷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舆论上的巨大优势为何未能转化为真实分数?

具体来说,有两种情况。第一类,根据往年的经验,一些有投票权的媒体或媒体人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忘记投票截止日期,造成投票权的浪费。这在往年很常见,CBA最终收到的票数往往少于发出的票数。据《体育商业》核实,今年这种情况依然存在。一些有投票权的法官也私下承认,他们确实因为一时疏忽而忘记投票。他们忽略了,这些忘记投票的评委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郭艾伦的支持者。二是很多为郭艾伦辩护的媒体人没有投票权。我暗自认为这更接近事实。更何况李元伟时代cba联赛,即使这些媒体人所在的单位有投票权,但由于每个媒体公司只有一票,即使每天为郭艾伦喊话,最多也只能给郭艾伦增加5分。

鉴于以上两个客观现象,这也正是CBA企业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对于那些因为不看重CBA的投票权而无特殊原因弃权的法官,未来CBA是否应该考虑剥夺他们的投票权?另一方面,对于那些长期报道CBA但没有投票权的媒体,CBA是否可以考虑将其纳入评委名单?这些都需要CBA公司认真考虑。郭艾伦怎么了

故意不投票给郭艾伦的阴谋论根源

抛开上述客观具体的现象,辽宁球迷最放不下的其实是毫无根据的猜测,即一些与辽篮有个人恩怨的当地媒体是否故意不投票对于郭艾伦来说。如果硬要分析的话,并不是所有的辽篮球迷都真有被迫害的妄想。

笔者多年来一直关注和报道CBA,与多地的CBA球队和随队记者都有或多或少的接触。很多资深随队记者常常与球队同仇敌忾,近年来CBA球队之间也确实存在恩怨。相当多。在一些涉及季后赛排名的关键位置争夺战中,球队之间的恩怨情仇将会变得更加明显。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没有必要回避客观现象。所以,一些资深的队记者,在彼此相爱的同时,自然也会与某些球队反目成仇。鉴于CBA目前的投票媒体很多都是20支球队所在省份的地区性媒体,不排除因为个人偏见故意不投票给郭艾伦的可能。

然而,如果仔细研究的话,这个话题却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CBA球队之间的恩恩怨怨在联赛层面是常见的情况,为何辽篮和郭艾伦成为了公敌呢?这种心理折射是迫害妄想还是真实的客观现实?鉴于辽篮和郭艾伦确实实力更胜一筹,他们被视为联盟公敌也并非不可理解。凡是有林枫那么优秀的东西,都会被毁灭。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但从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媒体和公关工作来看,辽篮和郭艾伦本身确实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为当地体育局直属的仅有的三支CBA俱乐部之一,辽篮确实在某些层面上还不够专业。具体到媒体公关工作,辽篮已经连续多个赛季拒绝在赛后开放更衣室,受到不少媒体的批评。要知道,自从2005年李元伟提出“服务赞助商、服务媒体、服务球迷”的联赛宗旨以来,很多俱乐部都开始用专业的方式服务媒体,积极为媒体提供采访服务。 2010年前后,越来越多的俱乐部不仅积极遵守CBA规定,安排球星参加赛后新闻发布会,而且在赛后主动开放更衣室,允许记者进入采访他们的球员。最喜欢的科目。不过,辽篮赛后却长期拒绝向媒体开放更衣室。这也是很多前往辽宁采访的客场媒体最喜欢抱怨的。更令人遗憾的是,2016年1月,辽宁男篮原主场本溪发生了一场争议事件,辽篮官员在赛后暴力撞掉了一名女记者的手机。这也给很多媒体留下了非常负面的印象。印象。

过去几年,辽篮在总决赛中与北京首钢、四川男篮发生过各种冲突。其中,最严重的事件是2016年总决赛G3比赛后辽篮球员与四川球迷群殴事件。这些冲突自然是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刻骨铭心的委屈。本赛季,在对阵深圳新世纪的比赛后李元伟时代cba联赛,郭艾伦因被问到不太尖锐的问题,当场愤怒地对辽宁当地记者大喊大叫。这件事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后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这可能也会让不少媒体同仁感到愤怒、同仇敌忾。此外,随着近年来辽篮的强势崛起,全国各地的辽篮球迷也豪情爆棚。在辽篮的多个客场比赛中,辽宁球迷“砍他”的喊声常常响彻穹顶。这种“明目张胆”的“抢镜”做法,自然让不少人对辽篮球迷刮目相看,从而对辽篮形成了偏见。

考虑到这些因素,郭艾伦遭遇不公平投票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对于渴望冠军的辽篮和郭艾伦来说,绝不能因此而结怨。强者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认真审视自己的客观问题,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相信随着辽篮各方面变得更加职业化,外界的偏见自然会消失。

MVP评选的演变

这一次,郭艾伦是否真的遭遇了偏见,已无从考证。然而,不少辽篮球迷愤怒的时候,往往会用目前NBA媒体在MVP投票中的专业态度来批评CBA媒体不专业、不敬业。比如库里在73胜的赛季获得了全票MVP,尽管很多不喜欢库里的媒体人终于愿意放下偏见,让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全票MVP。确实,库里之所以能够一致加冕,是因为他那个赛季无论是个人数据还是球队表现都达到了震惊古今的水平。但一旦它达不到这种完美的状态,恐怕NBA的资深记者也会对它产生偏见。

库里也是如此。 2014-15赛季总决赛,库里作为勇士队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球星,却未能获得总决赛MVP,甚至在投票中一票未得。这不是一种偏见。在库里的勇士队取得73场胜利之前,乔丹在1995-96赛季带领公牛队以72胜的成绩创造了历史最佳常规赛战绩,但即便如此,乔丹也未能获得全票当选MVP。同样,2012-13赛季,詹姆斯带领热火取得27连胜,在常规赛中遥遥领先,个人数据也十分亮眼。 ESPN等权威媒体频频为詹姆斯造势,称他有望成为历史第一球员。一致的MVP获得者,但最终对詹姆斯有偏见的波士顿记者把票投给了安东尼。回顾这些,也可以看出,一个资深记者无论多么专业,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人,而人都是有情感的动物。偏见可以被压制,但不能完全消除。

事实上,MVP评选自古以来一直是一场没有细化规则的无声游戏,大多数时候投票都是基于个人直觉。所以,有争议是很正常的。正是因为存在争议,MVP评选规则才需要不断完善。这在中国和美国都是如此。众所周知,NBA诞生于1946年,直到1955-56赛季才首次评选出MVP。不过,在1980-81赛季之前,MVP的评选是由球员投票选出的。

最初,每队队长都有一票。那时候,各队的队长往往是队内最公平的球员,往往个人能力突出。在球队老板看来,投票是他们的事。绝对是相对公平的。但让媒体不高兴的是,这些球员投票选出的MVP并不是他们的最爱,比如频频拿下三双的“大O”奥斯卡·罗伯特森和球风华丽的“离合器先生”杰里·维斯。他是那个时代媒体的宠儿,但在评选中却常常没能获得MVP。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媒体对于常规赛MVP奖项的宣传热情并不高。反过来,由于媒体曝光度和包装不够,MVP的含金量在当时的球员心中自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以20世纪60年代的张伯伦为例。作为当时联盟第一的巨星,他最看重的不是MVP,也不是总冠军,而是薪水。毕竟,当时的NBA还处于亏损经营的边缘,缺乏各种奖项、荣誉和文化底蕴的包装。现在被媒体如此炒作的MVP奖金在当时张伯伦眼里只有几百美元,后来才增加到了几千美元。因此,当时的球星虽然渴望追求冠军,但他们最在意的还是个人的薪水。张伯伦和拉塞尔最喜欢的竞争不是总冠军的数量,而是谁的薪水更高,谁的汽车和西装更漂亮。 1967年ABA联赛出现后,球星有了高薪跳槽的地方,于是球星在个人荣誉和薪水之间更加赤裸裸地选择薪水。当时的白人巨星里克·巴里为了寻求高薪,不断在ABA和NBA之间跳槽,而他跳槽的主要标准就是哪个联盟提供的薪水更高。

最终,在1980年,NBA决定将MVP投票权完全交给媒体,以提高媒体宣传联盟的热情。此后,NBA的媒体曝光度和造星运动开始走上正轨,但与此同时,MVP也逐渐成为外线球星的囊中之物。可以作为对比的一个例子是,在媒体投票之前,除了“大O”之外,其他MVP获得者都是超级内线巨星。其中,卡里姆·阿卜杜尔-贾巴尔六次被球员们评选为MVP。由于媒体控制了投票权,“J博士”欧文、“魔术师”约翰逊、拉里伯德、迈克尔乔丹都成为常规MVP。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为了调动球迷的积极性,NBA对MVP规则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即球迷可以在线参与MVP投票。 NBA的MVP投票规则是更客观还是更感性?如今,你还记得最后一位获得MVP的内线球员是谁吗?

事实上,正如早年NBA巨星并不十分重视MVP一样,在发展初期的CBA,MVP也很难成为衡量球星综合实力的权威标准。毕竟,被公认为CBA历史上最伟大巨星的姚明、王治郅、刘玉栋,都只有一位MVP。这甚至不妨碍现在的战神杯单纯以刘玉栋为原型。事实上,在联盟初期真正能够衡量一个球星实力的因素很复杂,薪水有时甚至高于MVP的价值。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张伯伦是他那个时代年薪最高的球星。在CBA,当其他CBA球星努力拿到百年年薪、沾沾自喜的时候,巴特尔已经能够拿到400万年薪了。王治郅回到CBA后的生意收入千万,这些比MVP奖杯更能证明他的实力和地位。

回顾1955年到1980年将MVP视为小事的NBA,将有助于年轻球迷了解当前CBA MVP评选的发展简史。 CBA的MVP评选也经历了3次大的变动,期间也有一些细小的规则调整,这里不再赘述。 1995年至1999年期间,CBA MVP奖杯在评选时更加注重联盟得分王。谁是得分王,基本就锁定了MVP。于是胡卫东、巩晓彬、孙军三位超级得分手分享了CBA前四项殊荣。 MVP。但众所周知,这三支球队交手的成绩并不突出,这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于是从1999-2000赛季开始,CBA规定只有联盟排名前三的球队的球星才能参加MVP的评选。只有王治郅、姚明、刘玉栋等强队巨星获奖。

随着CBA引进的外援越来越强,本土球星却越来越沉默。本土球星没有超级外援做帮手,就更难养活了。因此,在这个时期,球队常规赛前三(后来放宽到前四)这一标准,直接导致王治郅、刘伟等巨星无法参加MVP评选,而战绩优秀的球队往往会被淘汰。本土明星的统计数据并不令人满意。这种尴尬的局面在2010-11赛季的MVP中达到了极致。今年,场均仅得到10分和7.5个篮板的巴特尔第三次当选MVP。而且,这个MVP是在一次媒体沙龙晚宴上仓促评选出来的。 MVP的评选没有任何严肃性和竞争性。巴特尔获奖后,我也感到很尴尬。

在这种情况下,从2012-13赛季开始,CBA开始增设外援MVP。此后,在2014-15赛季,常规赛MVP评选的战绩标准降低为球队有能力参加季后赛。此后,丁彦雨航打破易建联的垄断,再次夺得MVP。经过这些改革之后,常规赛MVP现在已经有些竞争了。因此,从引导媒体关注、聚集球星竞争力的角度来看,本赛季的MVP评选能够引起争议,具有积极的意义。

赛事直播

录像回放

体育资讯

直播 足球 篮球 录像 前瞻